158資源整合網(wǎng)提供各大名師講座視頻全集下載,企業(yè)管理培訓課程視頻下載等;您想學習的資源,幾乎這里都有!
講座名師講座視頻網(wǎng)名師講座視頻名師講座視頻
資源整合導航
當前位置: 講座視頻網(wǎng)首頁 > 名師講座視頻 > 讀書講座 > 【讀書】思考,快與慢

【讀書】思考,快與慢

Time:2019-02-14

大。934 MB (33)

方式:百度網(wǎng)盤觀看下載

Tags:

課程講座內(nèi)容簡介

 《思考,快與慢》是200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關(guān)于行為經(jīng)濟學的經(jīng)典力作。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它告訴我們,我們自認為“理性”的決策,多數(shù)不是在“理性”的情境下作出的,整個決策過程其實充斥著偏見和謬誤,甚至是自欺欺人。同時,運用大量的心理實驗給出了導致這些“錯誤”決策的實驗證明。可以這么說,這本書會是讀者認知路上的“鬧鐘”,時刻提醒我們別掉進自己為自己編織的錯誤泥潭。

 
一、人的決策是雙系統(tǒng)作用的結(jié)果
卡尼曼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實驗證明,人在決策過程,大腦中有兩個系統(tǒng)在作運算。一個系統(tǒng)是依賴直覺、無意識的思考系統(tǒng),稱之為快思考,卡尼曼把它叫做系統(tǒng)1;另一個系統(tǒng)是主動控制、有意識的思考系統(tǒng),稱之為慢思考,卡尼曼把它叫做系統(tǒng)2。比如,迎面走來一個人,長頭發(fā)、大眼睛、高鼻梁、長裙子、高根鞋,你在1秒中之內(nèi)就會有了一個判斷:這是個女人,而且美丑立判。這就是系統(tǒng)1下的“快思考”。如果要讓你判斷這個女人從事什么職業(yè)?那你就要從你的記憶中搜尋與職業(yè)相匹配的信息了。如果你是在圖書館遇到的她,她手里又拿著2本書,一本是《思考,快與慢》、一本是《稀缺》,持書的左手無名指上帶著2克拉的鉆戒。起碼你不會很快下結(jié)論,她是一名廚師。如果你最終判斷了她是一位正在學習行為經(jīng)濟學的企業(yè)高管,那還是要花上一段時間的,這個過程就是慢思考的過程,你作出的判斷也一定是系統(tǒng)2發(fā)揮了作用。至于,你為什么需要作出精確判斷,那還在于你所處的的環(huán)境。如果,你只是和朋友打賭,你不需要費力去思考。如果,判斷這個女人身份,對你來說是事關(guān)幾十億美元的生意,你就不會輕易下結(jié)論了。
 
讀到這里,你會產(chǎn)生另外一個疑惑:為什么我們不能凡事交由系統(tǒng)2來決策?系統(tǒng)2雖然決策相對符合邏輯、判斷準確,但它也不是完美的,它還兼具“慢和懶”的特點。關(guān)于這個問題,腦科學研究普給出過兩種解釋:一種是大腦中兩種器官作用發(fā)揮的不同。大腦中的杏仁核負責直覺部分,大腦皮層負責理性部分。杏仁核它離心臟近、大腦所需營養(yǎng)和能量最先到達這里,所以杏仁核心相對大腦皮層來說“反應快”。另一種說法是,大腦皮層主導發(fā)揮作用時,必須要集中注意力,這個過程也是大腦大量消耗能量的過程,所以本著“控制成本”的原因,啟動系統(tǒng)就不是很容易,直觀反映就是“懶”。當然,這兩種說法都已經(jīng)被科學實驗證明過的。比如,有一個實驗叫做“看不見的大猩猩”,就證明注意力的消耗。幾個大學生穿著白色和黑色的衣服在做籃球傳球練習,作為實驗對象的其他人一開始被告知:在傳球結(jié)束時,你會被提問穿白色衣服的隊員之間傳球的次數(shù)(網(wǎng)上有視頻)。顯然,你只有集中注意力在白色衣服隊員的傳球上,你的答案才會正確。期間,有一個穿著大猩猩服裝的人在球場上穿梭過幾次,甚至還做出了雙手捶胸的動作。但實驗中,50%以上的實驗參與者注意不到大猩猩的存在。這個實驗很多人覺得“震驚”和“不可思議”,但卻是一個事實。這說明,系統(tǒng)2作出判斷前,必須要集中足夠的注意力入在收集和提取某一方面信息,而這個過程,大腦也會自動屏蔽其他信息。如果,這個試驗過程只有幾十秒鐘,你會覺得很輕松,但這個時間如果是1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因為持續(xù)時間長了,大腦就會疲勞,那就累了。這也是我們做事情不能長期集中注意力的主要原因。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系統(tǒng)2的“懶”。所以,用系統(tǒng)2去彌補系統(tǒng)1,用慢思考去彌補快思考,有利于提高決策質(zhì)量。
 
二、看似理性的決策存在諸多偏見和失誤
在實施決策的過程,通常兩個系統(tǒng)都會發(fā)揮作用,但是由于系統(tǒng)2具有“慢和懶”這兩個特點,很多時候系統(tǒng)1會占據(jù)主導地位,又容易導致人類決策的偏見和失誤。卡尼曼對直覺導致的偏見和失誤,進行了非常系統(tǒng)的研究,比較典型的是三種偏好、五種效應。
 
第一種是典型性偏好。就是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書中舉了著名的琳達實驗。實驗人員先虛擬一位女姓琳達,然后開始描述她:她關(guān)心社會歧視問題,她曾參加反核示威游行,然后讓志愿者判斷琳達的身份。關(guān)于身份給出兩個選項,一個說琳達是一位銀行出納,另一個說琳達是一位出納,并積極參加女權(quán)運動。按道理說,琳達身份符合每一個選項的概率要大的多,但結(jié)果,選第二個選項的人占多數(shù)。這就是人們普遍容易犯的一個判斷錯誤,對事物的判斷忽視其基本比率,更愿意選擇典型特征更多、細節(jié)更豐富的選項。實際上,選擇一定符合統(tǒng)計學原理,就是特征越多,概率越低。
 
第二種是可得性偏好。如果我們在估計某類事件的出現(xiàn)頻率時,往往會從自己的記憶中搜尋這類問題的實例,如果很容易想起,這些事情的發(fā)生概率就會被判斷為很大,這稱為可得性偏見。比如,你看新聞,看到撞機事件,那你出門就容易選擇開車或坐火車。如果依靠理性,你應該去認真計算各種交通這工具的事故概率。有意思的是,把可得性偏好、疊加效應發(fā)揮到極致的,恰恰是恐怖分子。除了幾次可怕的事件,比如“911”事件,恐怖襲擊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與其他死亡原因相比是非常小的。即使恐怖活動猖獗的國家,比如以色列,每周的死亡人數(shù)也遠遠不及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shù)多。事實上,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每年喪命于恐怖分子之手的平均人數(shù),歐盟約為50人,美國約為10人,中國約為7人,而全球約為2.5萬人(主要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敘利亞)。相較之下,每年喪命于車禍的平均人數(shù),歐盟約8萬人、美國約4萬人、中國約27萬人,全球約為125萬人。那我們?yōu)槭裁磳植酪u擊這么在意呢?還是因為新聞,新聞對恐怖襲擊這條信息作了過度的報道,讓系統(tǒng)1眼見為實,相信了這個“實事”?傻眯云玫某梢蛟谟谙到y(tǒng)1會將“容易出現(xiàn)”和“概率較高”弄混,寧可做直覺判斷,也懶得啟動系統(tǒng)2進行科學的概率運算。
 
第三種則是因果性偏好。系統(tǒng)有一個特點,喜歡對事物進行因果性解釋,而且找到有利于強化“自信”的理由,對客觀存在的、隨機性真實原因反而“視而不見”。典型的例子是藍球場上的“手熱”現(xiàn)象。運動員投籃順手這個“事實”普遍被運動員、教練和球迷所接受。而且得出這個的推斷是順理成章的:如果一個運動員連續(xù)進了三四個球,大家都會覺得他處于“手熱”的狀態(tài),兩隊球員更愿意將球傳給打得順手的人。然而,對上千個投籃動作的分析結(jié)果卻十分另人失望。在職業(yè)籃球比賽中,無論球是從球場上投出,還是從罰球線投出,根本沒有“手熱”這回事。那只是隨機事件,無論是對單個隊員來說,還是從整個球隊來看,那三四個球,只是他們幾千個投籃或幾千個小時投籃中的幾個或幾分鐘而已,是不能再小的樣本中的一次統(tǒng)計,根本不足以形成“手熱”這一規(guī)律性判斷。
 
實際情況下,我們不會去考究這個事實背后的真正原因,而是順由系統(tǒng)1給出一個貌似“恰當”的理由,即“手熱”而已。
 
書中還提到了光環(huán)效應、錨定效應、框架效應和稟賦效應、事后效應(事后諸葛亮),這些誤差共同說明一個問題,人類的系統(tǒng)1是一個具有先入為主特性的系統(tǒng),先輸入的信息在判斷中能夠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不管這種信息是第一印象,是事先設定的參考值,還是描述時的詞語和修辭,都會極大影響我們的判斷。
 
三、改進思維的方法
既然偏見和失誤往往與系統(tǒng)1的主導地位相關(guān),那么,要解決問題,從原理上來說是很簡單的,就是放慢思考,主動的激活系統(tǒng)2,來對系統(tǒng)1的直覺思考進行理性檢驗,彌補系統(tǒng)1的缺陷,減少那些由直覺產(chǎn)生的偏見和錯覺。
 
一是破除典型性偏好。想辦法約束自己的直覺:我們知道,一旦人們做出錯誤的直覺判斷,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都脫不了干系。系統(tǒng)1引起了錯誤的直覺,系統(tǒng)2采納了這個直覺,并將其運用到了判斷中。造成系統(tǒng)2犯下此類問題的原因有兩個:忽視和懶惰。一些人在獲得典型信息時(眼見為實),而忽視了基礎比率。另一些人則是沒有集中精力在當前的任務中,沒有慢下來看清楚明顯的錯誤,還是因為“懶”而相信了系統(tǒng)1編纂的故事。所以,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下結(jié)論,那要讓系統(tǒng)2做至少兩項“工作”:以相對合理的基礎比率對結(jié)果的可能性作出判斷,同時質(zhì)疑你對證據(jù)的分析。
 
二是學會民主集中制。當你獨自奮斗、獨自決策的時候,身邊可能不會有多少旁觀者,而你自處一個機構(gòu)之中,身邊就會有很多旁觀者。因為,自己很難否定自己的判斷,但如果處于一個機構(gòu)之中,人類一種天然否定別人、肯定自己的特性就會在集體決策中發(fā)揮作用,為了使“懷疑別人”這個結(jié)果更可信,這些旁觀者會自發(fā)的啟動系統(tǒng)2進行慢思考,一旦其他人啟動了慢思考,就一定會來幫你糾正自己系統(tǒng)1的快思考。所以,集體討論決策雖然會有效率不高的問題,但在很多情部下卻還是很有價值的,它可以啟動很多人的慢思考,減少一個人思考可能帶來的偏見和失誤。
 
三是客觀的看待問題。這個論點很容易理解,一旦你知道了你自己直覺判斷會產(chǎn)生誤差,那你再作決策時就勢必會慢下來,想好了再決策。這個過程就是啟動系統(tǒng)2的過程,只要系統(tǒng)2不再“懶惰”,參與到你各項事物的決策中來,你就會有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

158資源整合網(wǎng):提供各類學習資源,名師講座視頻,培訓課程視頻,音頻,文檔等···各類教程下載觀看。

推薦:只需¥98 充值開通(終身VIP會員)就可以終身免費下載學習全部資源,非常超值!【點擊立即開通】
或者【點擊咨詢客服】開通 ··· 更多名師講座內(nèi)容,點擊網(wǎng)站首頁 tpyzk.cn 查看

與本文相關(guān)的培訓課程講座視頻下載

  1. 1【讀書】講論語:學而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2. 2【讀書】漢武帝和他的時代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3. 3【讀書】AI.未來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4. 4【讀書】穿越寒冬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5. 5【讀書】內(nèi)在動機: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6. 6【讀書】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微信掃一掃關(guān)注,158資源整合網(wǎng)

在線咨詢 加入VIP會員 加盟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