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敢,國學大師張岱年授業(yè)的第一批博士,學術功底深厚,被稱為中國哲學界的中堅力量。精研老莊哲學數十年,花費十數年完成著作《老子古今》,被哲學家勞思光評為“多年來所未見的杰作”。先后擔任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曾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密歇根大學任訪問學者、講師。融貫中西的學術背景,使他對老莊哲學與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命題有深刻思考和獨特見解。
我是九十年代初在美國受傅偉勳教授邀約開始研究老子和《道德經》的。細算起來,我研究《道德經》快三十年了,雖然出了不少書和文章,至今還沒有完成了的感覺。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時,一位副校長是杰出的物理學家,他聽說《道德經》只有五千多字,感到非常驚訝,他說你研究了這么長時間,那不是做夢都可以背下來了嗎?是啊,背下來不太難,但《道德經》值得研究課題太多,而且每個課題都難以有簡單清晰的結論。
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感到傳統(tǒng)的、流行的很多觀點是不可靠的,比如很多人說老子的政治哲學,一言以蔽之,就是小國寡民,又說老子的道法自然就是按自己的本性做事,還有人說老子思想是母系社會的產物,《道德經》中有女性生殖崇拜,等等。即使是很多對《道德經》的正面頌揚,也不太準確,比如曾經在西方流行的東方神秘主義的說法,將老子與現代物理學聯系起來,籠統(tǒng)地看好像很好,認真對照老子原文就感覺牽強。
在傳統(tǒng)和現代對《道德經》的眾多誤解中,最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宋代的大儒朱熹對《道德經》的評價,他曾說老子會耍陰謀,要占便宜,心是冷冰冰的。
朱熹是大學問家,但他讀《道德經》讀得太潦草了。如果我們認真地去讀《道德經》,就會發(fā)現老子對世間萬物有非常深沉的愛和悲憫的情懷,絕不僅僅是冷眼旁觀。
《道德經》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老子以圣人的口吻說:“我有三寶”,哪三種寶呢:“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三寶就是他最看重的三個原則。第一個寶就是慈。慈就是慈母之慈,是很深的愛,是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愛。老子所懷有的這種慈之愛是普遍的,不排斥任何人和事物的,所以《道德經》說:“人無棄人,物無棄物”,就是說沒有任何人或物是應該被排斥,被拋棄的。老子還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就是說對于好人我會善待他,對于不好的人我也會善待之。老子甚至說過,殺人的兵器是不祥之物,萬不得已才用它。而打了勝仗應該以喪禮的心情面對它,因為殺的人太多了,應該感到悲傷。這種對世間萬物無差別的珍愛是何等悲憫的情懷啊,不知道為什么很多讀老子的人好像都沒有看到這一點。
老子這種無分別心的慈悲不是個別的,或枝節(jié)性的,而是一貫的,是他整個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兜赖陆洝防镏v到“無為”、“無欲”、“不爭”,并不是消極和虛無的體現,而是基于這種慈悲之心而生發(fā)出的政治和社會理想。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是“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老子看來,天下的治理者不會去設置許多規(guī)則,出臺許多法令,強制百姓去執(zhí)行,已達到占有、控制和統(tǒng)治的目的。他所作的只是幫助萬物自然而然地發(fā)育生長,幫助百姓自然而然地達到淳樸和富足。圣人無為,但最終卻是“輔萬物,利萬物”,可見老子追求的是一種更崇高、更理想的社會秩序。
老子關心天下萬物,所以對萬物的運作、發(fā)展、變化也有深刻的觀察,他注意到很多看似矛盾相反的事物,其實是相依相存,并且相互轉化的。沒有“有”就沒有“無”,沒有“難”就沒有“易”,“美”可以轉化為“丑”,“巧”可以轉化為“拙”。這種思想對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啟示。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就是出自于《道德經》。
比如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們想方設法要趨吉避兇,卻不知道人生道路上,“福”和“禍”往往是相互依存的。因此老子告誡我們,在人生的逆境中,不要對災禍太驚慌,在順境之中,也應當時時保持警策,知道如何避免災禍。
老子又說:“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就是說自然的規(guī)律是只做對萬物有利而無害的事,人也應該效仿自然,做事時只管做事,不與人爭是非短長。這對于時時刻刻都在和別人爭,和自己爭,又常常因為爭搶的輸贏而慌亂不安的現代人來說,實在是莫大的啟發(fā)。
總之,老子對天道、自然、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洞察,最終都凝練在《道德經》81章文字中,時時給予我們人生智慧的點撥,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安穩(wěn),更自在。
所以,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對《道德經》的理解的話,那就是我在片頭語所說的,《道德經》里包含的是悲憫天下萬物的思想,這種思想擁有長久的力量,足以穿越兩千多年,照亮我們今天的世界,也照亮我們每一個人曲折的人生。
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將和大家探討關于《道德經》的各種問題。我們會不斷對坊間流行的一些說法作辨析和討論,和大家一起思考和探索《道德經》思想對于我們現代生活的啟發(fā)。比如《道德經》的“道”和“德”是什么意思?“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無為而無不為”是什么意思?“輔萬物之自然”又是什么意思?“小國寡民”是什么意思,等等。當然,我們也會不斷澄清一直以來大家對《道德經》的一些疑問和困惑,比如老子是不是真的存在?老子是陰謀家嗎?除此之外,我也會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將《道德經》的思想和我們現代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討論老子的思想和理論是否能對現代人提供啟示或思考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