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資源整合網(wǎng) > 音頻講座下載 > 百科講堂
【文藝淺談】怎樣快速看懂“文藝復興三杰”
【文藝淺談】怎樣快速看懂“文藝復興三杰”
說起中世紀的繪畫,其實可以說是為基督教服務而產(chǎn)生和存在的神圣的藝術 。昔日強大的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時分裂為兩部分:以羅馬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又稱作拜占廷。此刻的西羅馬帝國正在飽受奴隸、農(nóng)奴、貧民的不斷起義和蠻族入侵的雙重打擊,整個帝國搖搖欲墜風雨飄搖,終于在公元476年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則一直延續(xù)到1453年,才被土耳其人所消滅。在這一時期,基督教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它盛行于14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提倡人文主義精神,而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xiàn)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的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說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文藝復興三杰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是繞不開的焦點也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達芬奇全名為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他不僅是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雕塑家、發(fā)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y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吹竭@樣多的頭銜,我不僅感嘆他簡直就是曠世奇才,怕是這世間幾百年才會出現(xiàn)這樣一位吧。達芬奇一面熱心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xiàn)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達芬奇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獲得更為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達芬奇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shù)學、地質(zhì)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
達芬奇出生1452年4月15日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海濱小鎮(zhèn)——芬奇鎮(zhèn),達芬奇的父親皮耶羅·達·芬奇是佛羅倫薩有名的公證人,所以達芬奇有著優(yōu)渥的生活。在達芬奇14歲的時候父親皮耶羅·達·芬奇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他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畫家韋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造型藝術。 老師韋羅基奧的畫室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中心,經(jīng)常有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各種學術問題。在這里,達芬奇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畫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開始逐漸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在20歲時達芬奇已經(jīng)有了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嫻熟的表現(xiàn)著現(xiàn)實生活的真、善、美和以及大自然的神奇。
達芬奇的杰作《蒙娜麗莎》《抱銀鼠的女子》《盧克雷齊亞·克里韋利》和《最后的晚餐》,體現(xiàn)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和無與倫比的繪畫才能,不僅如此,達芬奇還擅長雕刻、音樂、通曉數(shù)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zhì)等科,一生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在達芬奇看來人體是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大自然的奇妙之作,世界上最難畫的最難去表現(xiàn)的就是人,而達芬奇則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畫作和照相機拍的照片幾乎一樣的畫家。進入晚年后達芬奇極少作畫,而是開始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nèi)容從物理、數(shù)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達芬奇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并善于將藝術創(chuàng)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壁畫《最后的晚餐》是世界美術寶庫中無可爭議的最完美的典范杰作。達芬奇將這幅畫直接畫在了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的墻壁上。畫面中沿著餐桌坐著耶穌的十二個門徒,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這幅壁畫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zhèn)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后的門外是一片祥和的景象,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一道光環(huán)。他的雙眼注視畫外,仿佛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這幅 《最后的晚餐》題材于自圣經(jīng)故事。猶大向羅馬人告密,于是耶穌在即將被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席間耶穌鎮(zhèn)定地說出了有人出賣他的消息,達芬奇的這幅作品恰恰表現(xiàn)的就是耶穌說出這一句話時的情景。他通過各種手法,生動地刻畫了耶穌的沉靜、安詳,以及十二門徒各自不同的姿態(tài)、表情,這一曠世巨作所傳達出的心理內(nèi)容十分豐富。
油畫《蒙娜麗莎》則是達芬奇又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時期一位貴族婦女的形象。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nèi)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世人稱為“神秘的微笑”。
千百年來關于這幅油畫的討論始終沒有消失,關于畫中婦人究竟是誰,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美術史家喬治·瓦薩里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達芬奇創(chuàng)作這幅油畫的動機,是由于蒙娜麗莎長得非常漂亮。為了在畫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他做了周密的準備之后才著手創(chuàng)作……無論誰看到芬奇這幅畫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一種永恒的微笑呈現(xiàn)在夫人的臉上,它似乎不是出自人類之手,而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真正藝術。所以這幅畫被公認為勝過以前所有肖像畫的世界杰作,也絕非偶然。”
名畫《維特魯威人》(HomoVitruvianus),同樣出自文藝復興藝術巨匠達芬奇之手,畫名是根據(jù)古羅馬杰出的建筑家維特魯威(Vitruvii)的名字而來的,這位偉大的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書》中曾盛贊人體比例和黃金分割。“維特魯威人”也是達芬奇以比例最精準的男性為藍本,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來形容畫中的男性。
這幅《維特魯威人》是一副鋼筆和墨水繪制的手稿,現(xiàn)被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中,和大部分紙質(zhì)作品一樣,它只會偶爾才被展出。從維特魯威在書中的前后論述看,他其實是在講神廟的均衡,而均衡又是由比例得來的。古羅馬時期的建筑家認為,比例是在一切建筑中細部和整體服從一定的模量而產(chǎn)生均衡的方法!督ㄖ畷分杏羞@樣的描述“實際上,沒有均衡或比例,就不可能有任何神廟的位置。即與姿態(tài)漂亮的人體相似,要有正確分配的肢體”。
拉斐爾同樣是文藝復興三杰之一。著名的意大利杰出的畫家,他是三杰中最年輕的一位。拉斐爾的作品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是手法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反映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后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爾英年早逝,年僅37歲便離開了人世,后葬于萬神廟。由于他的勤勉給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
拉斐爾一生中所繪畫的圣母畫像都以母性的溫柔以及青春健美完美的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思想。在這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諾的圣母》。在1513年-1514年期間所繪制的大型油畫《西斯廷圣母》則是拉斐爾又一心血之作,整幅作品由圣母和圣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圣母和耶穌表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和神圣。另外,《椅上圣母子》、《阿爾巴圣母》都是拉斐爾完美無瑕的繪畫作品。
《西斯廷圣母》這副作品展示了驚人的樸素,毫無藝術上的虛偽和造作,于單純中孕育著深奧。畫面就像一個舞臺,當帷幕拉開時,圣母腳踏祥云,神風徐徐送她而來。代表人間權威的統(tǒng)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華貴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誠地歡迎圣母駕臨人間。圣母的另一側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著平民百姓來迎駕,她的形象溫婉動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轉過頭,懷著母性的仁慈俯視著小天使,這是拉斐爾的畫中最美最傳神的一部分。 人們追隨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終與圣母相遇,這是目光和心靈的匯合。作品塑造了一位人類的救世主形象:她決心以犧牲自己的孩子,來拯救苦難深重的世界。13世紀意大利偉大詩人但丁對這位天神降臨人間的女王唱出了至尊至敬的贊歌:她走著,一邊在傾聽頌揚,身上放射著福祉的溫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靈,化身出現(xiàn)于塵壤。
這幅《草地上的圣母》現(xiàn)藏于奧地利維也納美術館。我在維也納游玩的時候也曾去美術館欣賞過這幅作品。 站在畫前完全是一種神圣仁慈的感覺,拉斐爾借助圣母馬利亞之名,稱頌了一般人類母性的光輝,更加體現(xiàn)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這幅畫作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母親和兒童作模特兒,拉斐爾將圣母、圣子理想化,使其形象溫柔嫻淑,塑造了一個生活中年輕美麗的少婦懷抱著可愛的嬰孩,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歡樂。畫作中的人物被描繪的令人贊嘆不已,圣母身著紅色長裙與藍色的斗篷,這樣的色彩組合是有著象征意義的,藍色代表教會的神圣而紅色則象征耶穌殉難。圣母俯視著兩個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難以忘懷。整幅作品線條柔和色彩溫和明亮,充滿了仁愛和諧的氛圍。將偉大美好的母愛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拉斐爾的性情平和、文雅,這在他的畫作中也有所表現(xiàn)。
米開朗基羅(1475-1564),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 (Buonarroti Simoni)。米開朗基羅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雕塑家、建筑師,還是一名杰出的畫家和詩人,他的作品以人物的“健美”而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將肌肉描畫的健壯而結實,有人甚至說過米開朗基羅沒有見過女性的裸體。米開朗基羅性格孤僻而且脾氣暴躁,和達芬奇、拉斐爾都合不來,也經(jīng)常和他的雇主發(fā)生矛盾,但米開朗基羅一生在藝術上極力追求完美,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我曾經(jīng)在奧利地的維也納美術館觀賞過米開朗基羅的手稿,在寬大的展廳里他的手稿靜靜地躺在玻璃之下,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卻依舊神采奕奕,那種攝人心魄的震撼只有真的身臨其境才可以感受的到。
米開朗基羅于1564年在羅馬去世,他的藝術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他致力于了解人體、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最充分發(fā)揮人體表現(xiàn)力的畫家之一。與充滿深遂智慧之美的達芬奇的作品不同,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
《大衛(wèi)》是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也是大家最為耳熟能詳?shù)淖髌分。它?chuàng)作于公元1501-1504年,現(xiàn)收藏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這座雕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是用整塊大理石雕成,它被譽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稱贊的男性人體雕塑之一。大衛(wèi)是圣經(jīng)故事中的經(jīng)典人物,從小機智勇敢賦予冒險精神,當非列士部族侵犯他的家鄉(xiāng),以色列城池受到嚴重威脅時,牧童出身的大衛(wèi)挺身而出,用放牧時打死過獅子和熊的投石機把非列士的頭領歌利亞殺死。大衛(wèi)以他的赫赫戰(zhàn)功,受到人民的擁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輕的軍事統(tǒng)帥。我想,大衛(wèi)是米開朗基羅心目中英雄的化身,這座雕像將他想象中的英雄具體化的展示了出來。
《大衛(wèi)》不僅是一座精美絕倫的雕像,它更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好像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zhì)上表示著人們已經(jīng)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和精力,他塑造出來的絕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充分表達的象征。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wèi)》也是美術史上永恒的經(jīng)典之作。
畫作《最后的審判》是畫家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創(chuàng)作于1536年至1541年間的一幅油畫,現(xiàn)存于梵蒂岡博物館。整幅畫作大致可分為四個階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面中央是耶穌基督,下層是受裁決的人群,最底層則是地獄。這幅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注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
這幅畫作羅馬教宗保羅三世命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天主堂繪制的一幅巨型祭臺圣像畫!蹲詈蟮膶徟小肥且桓1370 cm × 1200 cm的巨型作品,占據(jù)了西斯廷天主堂祭臺后方的一整面墻壁。整幅畫作氣勢宏大、人物多達400余人。但丁的《神曲》似乎給了那一時代很多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靈感,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此畫其間也不斷從贊美詩《最后的審判日》和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獄篇》中汲取靈感。米開朗基羅極力的想要去解決畫中人物在從下面仰視時所應呈現(xiàn)的比例這一難題。他將上面的人物畫得大些,底部的則畫的稍小些,以適應自下而上的觀賞效果。
《最后的審判》于1541年圣誕節(jié)前公布于世,整個羅馬城為之沸騰。人民爭相去瞻仰它,將其視若神明,尤其是壁畫中央的耶穌,他被描畫的惟妙惟肖,他有神的威力,他可以呼風喚雨,他可以救贖苦難的人們。米開朗基羅那超凡脫俗的寫實主義,精湛無比的繪畫手法使意大利人民為之傾倒了。
文藝復興三杰“拉斐爾、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是整個藝術史上的巨匠。他們畢生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給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珍寶。他們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美輪美奐無與倫比的畫作,他們還幾乎定義了那個時代的審美趨勢以及藝術模式。更多的是人類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chuàng)造力和對美好事物竭盡全力的追求和展現(xiàn)。
158資源整合網(wǎng):提供各類學習資源,名師講座視頻,培訓課程視頻,音頻,文檔等···各類教程下載觀看。
- 大。245 MB
- 百度網(wǎng)盤觀看下載
- 點數(shù):15 點數(shù)
- 咨詢QQ:1686059668
好消息:為了回饋廣大用戶能學習更多知識。
現(xiàn)只需98開通終身VIP會員
就可以終身免費下載所有資源!
機會難得 錯過就沒有了
提示:在電腦上打開本站 tpyzk.cn 下載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