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資源整合網(wǎng) > 名師講座視頻 > 讀書講座
【讀書講座】責任病毒
【讀書講座】責任病毒——更多資源,課程更新在
資源,名師講座課程簡介:
【讀書講座】責任病毒
在這本書上寫著擔當”兩個字,因為這本書,是清華大學的楊斌教授推薦的。他們做了清領(lǐng)五種(清華領(lǐng)導力課程的五粒種子)的這個書籍。他認為這本書能夠解決的,就是企業(yè)內(nèi)沒有人愿意擔當?shù)倪@個問題。
所以,他把擔當”寫在這兒,但是書名叫《責任病毒》。
什么叫責任病毒?其實你只需要學會這個詞,就對你的工作改善會有幫助。
你看,在組織當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特別大的難題。就你給一個員工授權(quán),你覺得這個分工是不是應該足夠明確,對吧。
我們很多人說,當然了,授權(quán)一定要足夠明確。
明確到什么程度呢?如果這個授權(quán)非常非常明確,明確到這個人說,是我的事,我管,不是我的事,我不管。
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組織的氛圍發(fā)生了改變。就是有的人說,那我就只負責我這攤事,你又沒跟我說過這事歸我管;蛘哒f,你如果真委托我管,好了,你閉嘴,你委托我管,我管,但你不要管。但是你如果要管,好,那你管,我不管。
如果組織當中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要么我管,要么無關(guān)。這時候你就要知道,我們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中毒現(xiàn)象。
就是我們中的就是這個責任病毒,就是在分擔責任的過程當中,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很難界定這個界限。
就是到底這個事,是要明確到誰負責,還是我們大家共同擔責。共同擔責的時候出了問題到底怪誰,這事應該怎么樣承擔。幾乎所有的組織,都存在著這樣的狀況。
我在我們的公司當中也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有的年輕人性子很急,容易受委屈。然后你說他說多兩句,他會說,那你就不要讓我管,因為既然你讓我管,那你能不能不說。但實際上,如果不說,這事是有問題的。
所以,如何恰到好處地拿捏這個度,如何解決這個責任病毒的問題,就是這本書的核心主旨。我相信它會幫到所有的個人、企業(yè),以及組織。
這里邊開篇有一個案例,就是紐約市的市長朱利安尼的案例。朱利安尼是紐約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市長。因為他經(jīng)歷了9·11事件。在9·11事件的過程當中,大家發(fā)現(xiàn),朱利安尼是一個非常有擔當?shù)氖虚L。然后帶領(lǐng)著紐約市的市民一塊兒來解決恐怖組織所帶來的問題。
但是關(guān)于公立學校的一個決策,這時候朱利安尼所充當?shù)男蜗,以及在媒體當中的表態(tài),導致他招致了特別多反對的聲音。
為什么同樣一個人,同樣具備領(lǐng)導力的一個人,在兩件不同的事情當中,會得到人們截然相反的評價呢?
這個作者說,因為從一開始,朱利安尼的表態(tài)起點就錯了。在9·11事件以后,朱利安尼出來講的最重要的話,就是現(xiàn)在是我們團結(jié)一致、同舟共濟的時刻。
你看,他是和大家一起同舟共濟解決這么一個巨大的困難。
但是等到這個公立學校事件爆發(fā)的時候,朱利安尼在媒體面前的表態(tài)是說,你們大家不要講,這事我說了算,因為我是市長,當他說我說了算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這個叫作英雄的誤導。
什么叫英雄的誤導?我們在電視上看那些英雄片。英雄就是在遇到危難的時候,一個人挺身而出,然后解決了所有問題。大家都只要聽他講就好了,這么一個人。
但是那是電影,而且那是神話電影。在這種電影不斷塑造的過程之中,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管理者和領(lǐng)導者逐漸地被誤導。他們誤以為要想獲得大家的信任,要想能夠帶領(lǐng)大家解決問題,就要自己說了算。這個叫作英雄的誤導。
所以小到一個球場上的英雄主義,各位,你們看那個籃球賽,如果打得不好的話,這個組里邊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人,然后總是他進球。
你發(fā)現(xiàn),其他四個人就開始變得跟著跑得很慢,沒有勁。然后拿到了球,反正就傳給你,管它呢。這個人都被四個人盯住了,還是把球傳給他,因為明星戰(zhàn)術(shù)嘛,都是圍繞著你打。
這是我們說,球場上的這種個人英雄主義。
然后大到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我們說病毒無處不在。就幾乎所有的組織都會面臨這個責任病毒的侵害。他的熱情和他的責任感之間的那個分界線沒法界定。
那么接下來,咱們來了解責任病毒的機理,就是為什么人們會產(chǎn)生責任病毒。
這里邊有一個案例,是一個叫作麥克的人。他是一家雜志社的總經(jīng)理,然后他為了這個雜志社快速地發(fā)展,他需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廣告銷售經(jīng)理,找到了卡洛琳這么一個女孩。
然后卡洛琳來了以后,一直都干得不錯,結(jié)果過了一段時間,由于整個雜志業(yè)的下滑,肯定會遇到很大的挑戰(zhàn)。結(jié)果有一天這個卡洛琳非常憂心忡忡地進來,跟這個麥克就講說,咱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可能要離開咱們了。那個我覺得有點hold不住,我管不了這個客戶。
這個麥克一聽就著急了,說這還能行嗎,那我來幫你,跟這個卡洛琳一塊兒來這個接待這些客戶,給客戶做提案。甚至最后變成了麥克親自來寫這個提案報告,親自去進行答辯,卡洛琳逐漸地退化成為了他的一個助手。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越來越發(fā)現(xiàn),怎么卡洛琳什么都不會呢,怎么她做什么都做不好呢。
然后卡洛琳不斷地向后縮,最后發(fā)現(xiàn)說,反正麥克什么都愿意管。這個麥克什么都想管,麥克的手伸得特別長。
所以,雙方都存在這樣的委屈。麥克覺得我替你干了這么多的活,然后我才發(fā)現(xiàn)你什么都不會干?辶照f,你什么都不信任我,你什么都要自己干,所以那干脆你干好了。反正老板愿意干嘛。
最終的結(jié)果是卡洛琳被解雇,然后麥克工作干得越來越累,最后麥克也被董事會解職。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責任病毒所侵害組織的一個案例,就是當我們上下兩級之間沒法掌握住,到底這個授權(quán)授到什么樣的程度,大家應該怎么樣共同參與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我很年輕的時候,最早我辦過一份雜志,跟這個麥克特別像,就是我?guī)е覀冸s志的那個市場經(jīng)理,去跟一個企業(yè)談廣告的事。
結(jié)果談完以后出來,我們的市場經(jīng)理就要辭職,就跟我講說,樊總我辭職了,我說你干嗎,才談了一次談得很好,剛才氣氛多好,干嗎辭職。
他說,你都沒有讓我說過話,我覺得你根本不需要我,你自己談廣告談挺好的。所以你用不著我,然后也可能不高興,生氣,轉(zhuǎn)身就要走。
那件事給了我很大的一個震撼,就是我從來沒覺得,我作為領(lǐng)導幫著員工去干活,竟然錯了,我干太多了,然后這個員工覺得受到了這個侵犯,所以他就要辭職。
這就是我們說,責任病毒的本質(zhì)機理,就在于我們的杏仁核。
回到我們?nèi)祟惖男袨,你會發(fā)現(xiàn)大量的行為,是被杏仁核決定的。就是恐懼導致了我們產(chǎn)生打或者逃的想法。
我們一旦在生活當中面對壓力,比如說一個廣告客戶,重要的廣告客戶要走了。哇,這時候壓力來了,就覺得很恐懼,這件事情不能讓它發(fā)生。
當恐懼發(fā)生的時候,杏仁核開始調(diào)動,杏仁核一旦調(diào)動,我們的大腦里邊就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打,要么逃。打,就是我進攻,逃,就是我躲避。
那打和逃,在職場當中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就是所有或者沒有。所有,就是我要去控制,我要去做,要給我更多的授權(quán)。沒有,就是我不管了,我交給別人,這事跟我沒關(guān)系。
所以,一旦我們體內(nèi)的這個杏仁核開始起到作用,我們出現(xiàn)了打或者逃的癥狀以后,人們就會出現(xiàn)兩種方向。
第一種方向是打,就是承擔起爭取全部成功的全部責任。然后即使明知無望,也要努力抗爭,忽視警告和信號,然后陷入麻煩,無法擺脫,最后導致失敗。這就是麥克的行為。就是他覺得不行,不能輸,所以我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導致的結(jié)果是失敗。
然后另外一方,如果選擇逃的方向,那就是盡量少承擔爭取成功的責任,專注于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責任,感到權(quán)力被剝奪,感受到脆弱,從而會導致失敗。這就是卡洛琳的那個角度。
所以,無論是你選擇了打還是選擇逃,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導致失敗。無論你承擔更多的責任,還是逃避更多的責任,最終對于組織來講的結(jié)果,都是損失,都是失敗。
那這里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理,叫作主導價值觀。主導價值觀這個話,大家可能聽起來比較奇怪。
什么叫主導價值觀?其實就是潛規(guī)則,就是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我們大腦當中的潛規(guī)則,我們自己給自己定的這個潛規(guī)則。我們不會說出來,但是我們會按照它來執(zhí)行。這里邊包括這么幾條。
第一條,叫作交流中只贏不輸。就是我們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哪怕你做了一件錯事,別人開始給你提建議,說你這事做得不對,我們都會在交流當中保持說,不,沒有你想得那么簡單,那個事不是那樣的,那個事其實我們試過,不行。
你看,我們在交流當中只贏不輸,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很多人當面跟你杠得很厲害,回到家里邊想一想說,哎呀,其實我說得不對,第二天跟你道歉。
那他為什么當面要杠得那么厲害呢?因為在所有人的潛意識當中,有一條,就是正面溝通的時候只贏不輸。
第二條,叫作永遠嘗試控制局面。就是我要控制局面,我不能讓局面失控,讓局面失控,我會很擔心。
第三條,叫作避免尷尬。避免尷尬,就有些問題能不說明就不說明,當面說這個太不好意思了,所以往往會導致大量的誤會不斷地蔓延。
在組織當中,我經(jīng)常會跟我們的員工強調(diào)說,有問題別怕尷尬,直接去溝通,但是能夠直接去溝通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說那我以后就躲著點唄,那我就不提這事了唄,然后慢慢地形成一個疙瘩,在組織當中不斷地郁結(jié)。甚至這根本就是一個誤會,但是大家都不說。這是第三個潛規(guī)則,就是我們說避免尷尬。
第四條,叫作自始至終,我們要保持理智。我們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希望自己永遠是理智的,所以我們很少爆發(fā)出我們的情緒,我們遇到情緒要爆發(fā)的時候,我們就繞開,我們盡量地不用情緒溝通,我們盡量用理智來溝通。
所以,這四個東西是我們的主導價值觀,也就是我們跟別人談判,談話時候的潛規(guī)則。
那有時候偶爾會打破,你會覺得特別尷尬,比如你跟人突然發(fā)了一次脾氣,用情緒去溝通了,你會覺得很難受,很沮喪,不舒服,這是我們要避免的東西。
并不是說你永遠都要做到這個,因為你很有可能做不到,但是我們在內(nèi)心當中,暗暗地要規(guī)避這四件事。
那在這個主導價值觀之下,你會發(fā)現(xiàn),合作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合作就意味著,你要把自己的責任交給別人,就有可能帶來失控,合作就意味著你很難保持只贏不輸,合作就意味著你要深入地溝通,就有可能帶來尷尬,所以最后甚至如果帶來了尷尬,你會產(chǎn)生情緒,你不能夠在理智當中保持理智的溝通。
所以這個東西,這個主導價值觀,是我們難以跟別人合作的最主要的原因。
那當我們不合作的時候,往往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叫黑格戰(zhàn)略。
什么叫黑格戰(zhàn)略?年紀小的人都忘記這個人了。黑格是里根時代的國務(wù)卿,我們小時候美國總統(tǒng)是里根,然后里根遇刺了以后生死未卜,這時候國務(wù)卿站出來沖著媒體講說,現(xiàn)在起我來負責。就他來負責這個事引起了整個美國嘲笑了他幾十年。原因是根據(jù)憲法,國務(wù)卿是第四位的繼承人。根本沒輪到你,前面還有三個人。
結(jié)果你突然站出來說,接下來我來負責,你根本負責不了。那這種叫作黑格戰(zhàn)略,就是這事不該你負責,但是你挺身而出,你要負特別高的責任,這是我們說不愿意合作的時候的第一種表現(xiàn),說你們都別說了,都找我,都是我說了算。這叫作黑格戰(zhàn)略。
第二種模式叫作小而完美模式。小而完美模式,就是當你被領(lǐng)導說了以后,你說行吧,那我就不管了,那我就負責管好我這一攤。
然后你給自己的責任界定地變得更小。然后你用了一個花招,這個花招叫作重新定義成功。
什么叫重新定義成功?原來的成功可能是公司盈利,現(xiàn)在的成功是公司盈利,我管不了了,因為公司盈利被CEO拿走,他去管了,我來負責只要客戶滿意就行,只要復購率高就行,或者只要我的產(chǎn)品上線率高就行。
你看,他給自己重新界定了工作的成功,然后接下去,當這個大廈崩潰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當年在美國最有名的那個案子,就是財務(wù)造假案——安然財務(wù)造假案發(fā)生了以后,當所有人去調(diào)查安然的這些,甚至已經(jīng)被刑事拘捕的那些高管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就是我沒做錯,我做的事都是符合規(guī)矩的,我把很多事都跟領(lǐng)導匯報過了,所以我沒有責任。
你看,大家為什么覺得自己沒有責任呢?是因為我自己重新定義了我的責任,我把我的責任縮小了,我反正在這塊沒責任,至于他們的責任,我看到了我不說。因為那不歸我管,我已經(jīng)失去控制了。
所以人類的兩個極端,就是我們在主導價值觀之下。如果我們強烈地要保持我們的主導價值觀,我們不能夠打破那幾個禁忌,那么我們要么就是黑格那樣,什么都想管,要么就是重新定義成功,什么都不管。
所以人和人之間,就是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這種守恒。就是我們對于責任有一個守恒,你管得多一點,我就管得少一點,你管得少一點,我就管得多一點。
然后我們從承擔過多的責任,慢慢地變成逃避責任,或者一生氣又承擔過多的責任,都會導致我們在工作當中非常吃力。
然后跟所有人之間的磨合,都會很痛苦,這就是我們說講明白了責任病毒的機理,這個我相信跟所有人都有關(guān)系。
在家里邊也一樣,你跟你的孩子,要么你管,要么我管。早上起來叫孩子上學,是媽媽負責,還是孩子負責?
大量的家里邊,最后變成媽媽負責這件事,就是一定要叫,你只要不叫,他就不起來。這都是責任病毒的表現(xiàn)。
那么如果一個組織被責任病毒侵襲,會有什么樣的危害呢?
第一個,侵蝕真誠而富有成效的協(xié)作能力。大家要么有力不使,使不出來,不愿意使勁,要么就是根本勁不夠,還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個協(xié)作上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產(chǎn)生大量的摩擦,不高興,生氣。
第二個,影響與其他公司客戶和供應商的合作。你想想看,供應商跟你之間也有責任的劃分,哪些事是供應商負責的,哪些事你負責的,上下游之間的關(guān)系怎么界定這個責任。
假如界定不清,那就打官司好了。
所以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組織和他的供應商之間打官司,要靠法院來判斷說,這事到底怪誰。這都是非常高的交易成本。
這個原因,就是如果你要分擔責任,你就會分擔控制權(quán),分擔責任就會分擔控制權(quán),分擔控制權(quán),就打破了保持控制這條原則。
然后如果你要分擔贊譽和回報,就是大家說你做得好,這是你的成就,那么你就分擔了只贏不輸。你可能就會把贏的部分交給別人。
如果你深入溝通,你很難保證避免尷尬,然后假如你情緒波動,你沒法保持理智,所以把這些東西綜合在一起,你發(fā)現(xiàn)對于組織的危害,就這樣逐漸地產(chǎn)生。
在組織當中,互不信任和誤解的加深,會導致整個組織機制的僵化,就是你別跟我談別的,我只看合同上寫沒寫,我只看我的手冊上寫沒寫,我只看領(lǐng)導有沒有跟我說。
領(lǐng)導沒有跟我說,對不起,說這沒用。
你看,他根本不去管這個事到底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對組織有利。他管的就是我這兒沒這要求。這個時候就帶來了叫作機制的僵化。
我們隨便想兩個場景,新員工和老員工之間的交流,就很容易陷入到這種叫作責任病毒當中。
還包括兩個公司合并,歷史上有特別多的兩個公司合并的案例。合并了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說根本搞不到一塊兒去,因為大家說那是你的問題,這是我的問題,分不清責任。
所以,這個誤解的加深導致機制的僵化。進一步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就是決策能力的萎縮。
為什么決策能力會萎縮?你們想想看,一個公司里邊,有一個遙控的董事長。
然后這個董事長,并不是沖在第一線了解事實情況的人,但是他是最有權(quán)威的人。所以董事長總是決定這個事應該怎么做,那個事應該怎么做。這個組織的決策是不是開始萎縮,它的正確率會高速地下降。
然后CEO開始能力衰減,因為CEO本來你挖他來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我挖他是因為他很厲害。我把他挖過來了,結(jié)果挖過來了以后,隨著一個強勢的董事長和一個弱勢的CEO不斷地互動,你發(fā)現(xiàn)他沒那么厲害。看走眼了,又看走眼了。
所以,我們?yōu)槭裁丛诮M織當中,經(jīng)常會說這樣的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
各位理解了嗎?原理就在這兒,就在于整個組織的決策能力在萎縮。
所以,你說,如果按照一個強勢董事長的方法,那就是說所有的事都是我說了算。這是一種萎縮。
還有另外一種萎縮,就是如果大家爭執(zhí)不下。好了,從眾吧,大家投票。
你知道一個組織內(nèi)部,千萬不能大家投票來決策。投票來決策就是叫作陷入從眾壓力。這是一個不牢靠的決策,這不是一個完美的,或者是貼近科學的決策。
因為這種決策方式,大家能接受而已。所以,會出現(xiàn)一個平庸的決策,所以這依然是那兩極。這些東西是我們說責任病毒所帶來的對于組織的危害。
那么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到底應該怎么辦,我們怎么才能夠解決責任病毒的感染問題?
首先我們說目標是什么呢?目標是我們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有說服力的選擇,同時不妨礙主導價值觀,不觸發(fā)我們的責任病毒,就是我們能夠和和氣氣地把這事給解決了。同時不要讓大家覺得說,我好尷尬,或者我失控了,我覺得不舒服。
那么要理解這個過程,我們首先得知道這么一個梯子,這個我們在《可復制的領(lǐng)導力》里邊曾經(jīng)講過,叫作推理階梯。
推理階梯是這樣一個梯子,這個梯子講的是什么?就是每一個人形成一個觀念,我們一定不是憑空形成的觀念,我們一定是從一個梯子一個梯子爬上來的。
第一個臺階叫作選擇數(shù)據(jù)。就是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數(shù)據(jù)。各位,在這一步的時候,你覺得你是客觀的嗎,選擇數(shù)據(jù)你是客觀的嗎?
這一步就開始不客觀了。因為心理學上有一個孕婦效應,就是當你懷孕的時候走在大街上,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孕婦。或者你老婆懷孕的時候,你走在大街上,你發(fā)現(xiàn)很多孕婦。
然后你開一輛車,你上街你會發(fā)現(xiàn),開這個車的人特別多。
真的是有那么多孕婦嗎,現(xiàn)在生孩子比過去多嗎?不是,只是因為你對這個事敏感。
所以,當我們對某些事敏感的時候,我們選擇數(shù)據(jù)跟別人就完全不一樣。
所以從選擇數(shù)據(jù)這一步開始,人就已經(jīng)是不理性地朝一邊偏了。
然后接下來我們會對這個數(shù)據(jù)進行詮釋。就這個數(shù)據(jù)說明什么,然后詮釋了以后,這里邊又加入了自己主觀的觀點。然后給這個數(shù)據(jù)命名,就這個數(shù)據(jù)我們把它稱作什么。然后對將要發(fā)生的事情進行理解和評估。最后達到一個行動,決定怎么做。
你看,你們注意,我這個手比劃是斜著比劃過去。原因就是這個梯子,不是直著往上爬的,是隨著你的偏見越來越偏,這是你的這邊的選擇。
比如我把這個人叫桑迪,那么另外一個人叫查理,查理的老婆沒懷孕,然后查理選擇的數(shù)據(jù),就是另外一組數(shù)據(jù),或者查理開另外的車,選擇另外的數(shù)據(jù)。
然后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查理的梯子朝這邊偏,因此到最后我們雙方就同一個事達不成一致,或者我們的見解不一樣。
原因其實根本不是我們倆,一個好人,一個壞人,而是我們從一開始選擇數(shù)據(jù),以及對這個數(shù)據(jù)的定義就完全不一樣。
在推理階梯當中,我最常舉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里邊曹操殺蔡瑁和張允。
各位記得嗎,曹操殺蔡瑁和張允的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推理階梯。給他搭梯子的人就是周瑜和蔣干這樣的人。
蔣干盜書,然后周瑜在搗亂,所以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他選擇的數(shù)據(jù)都是對蔡瑁和張允不利的數(shù)據(jù)。
然后這時候再拿到一封信,蔣干拿回來一封信說,你還要殺我的頭,這不要命嗎。
然后再往后看,他又給予這個數(shù)據(jù)一個意義,說萬一他這么做怎么辦,然后最后決定自己的立場,然后采取行動說推出去斬了。就整個這個推理的發(fā)生過程,是一瞬之間完成,來自于曹操的多疑的特性,和其他人給他提供的不同的數(shù)據(jù)。
所以,當曹操斬完了蔡瑁、張允以后,你們記不記得,他當時說了句什么話,看那個《三國演義》記得嗎,曹操剛手起刀落,把那倆人殺了以后,曹操說,慢,說了一句慢。
然后這個大家說來不及了,頭已經(jīng)砍掉了,你知道曹操那時候想什么,曹操想的是,唉呀,很有可能是一個推理階梯。
就曹操如果當年能夠?qū)W過推理階梯這樣一個概念的話,他就不至于這樣莽撞地做出這么一個決定。
所以對于所有的組織來講,我們都得知道說,人和人之間選擇的不同,其實最大限度,是來自于推理的不同。這個推理階梯是不一樣的。
那么推理階梯分叉,是從哪兒開始的呢,注意到了嗎?是從數(shù)據(jù)開始的,就是如果我們雙方,都不能掌握一樣的數(shù)據(jù),我們最后的結(jié)論一定是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走的。
所以,接下來我們來看,整個決策的流程的設(shè)計應該怎么做?
第一個原則,就是我們首先要能夠做到把觀點和個人分開。就雖然你有這么一個觀點,你存在這樣一套推理,我不認為這個觀點代表你,我認為這是咱們團隊所擁有的一個不一樣的觀點。
然后這是咱們團隊所擁有的另外一個不一樣的觀點,這是我們團隊當中能夠有這么多不同的觀點,這是一個好事。而不是說這個觀點贏了代表你贏,那個觀點贏了代表你聰明。
不是,要消除這種用觀點代表人的特點,孔夫子其實在《論語》當中都講了,不因人廢言,也不因言廢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觀點和人,我們要分開,這是第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能夠打破只贏不輸。因為沒有輸贏,這是我們大家想出來的觀點,就沒有個人的輸贏了。
第二個原則,我們允許測試,可以發(fā)言。就是在所有的觀點到底行還是不行的時候,我們允許做出一些測試的這個行動。然后向大家所有人保證說,如果你有異議,你一定可以發(fā)言,你可以講出你的異議,對于你的異議,我們也可以做出相應的測試。
你看,這一點能夠保障什么呢?能夠保障我們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保持控制。就是所有的人,為什么不愿意參與很多活動?就覺得我被剝奪了,我的話沒用,我說什么反正你們也不聽。
不是,你說什么大家會聽。但是我們有一個流程去測試,測試完了以后,我們再來決定該不該做。
第三個原則,叫作兼收并蓄,不論多古怪。就是我們有時候,做頭腦風暴的時候,我們會鼓勵大家說出很多古怪的想法。
然后當你在這個頭腦風暴當中,出現(xiàn)了很多古怪的想法,領(lǐng)導也沒有發(fā)脾氣,領(lǐng)導還在笑,領(lǐng)導覺得挺好,記下來。
這時候大家就不覺得尷尬了,說更多更深入的東西,或者更多跟個人有關(guān)的東西,大家也不會覺得尷尬。因為我們這個討論會非常開放。
所以,如果他能夠不怕只贏不輸,如果他能夠保持控制,如果他能夠回避尷尬,那么他相應地就能夠保持理智。這四條潛規(guī)則得到了尊重。
接下來我們來看,在這么一個基礎(chǔ)之上,我們應該怎么去完成這個開會的結(jié)構(gòu),在開會的時候,這個作者給出了這么一張圖,這張圖上,是整個一個開會決策的流程。
結(jié)構(gòu)化決策流程一:形成選擇。形成選擇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無論哪一個決策,我們都要把這個問題轉(zhuǎn)化為至少兩個互相獨立,或許能夠解決問題的想法。
至少兩個,因為在團隊當中,如果只有一種聲音的話,是不利于決策的。我們發(fā)現(xiàn)這邊沒什么好選擇的。這時候問問大家說,還有別的想法嗎,至少兩個,完全可以多于兩個。這個叫作形成選擇。
形成選擇才能夠進行我們下面這一系列的、帶有安全性的這種討論。
結(jié)構(gòu)化決策流程二:頭腦風暴,找出可能的想法。
我們已經(jīng)有兩三本書,講過關(guān)于頭腦風暴的話題,《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創(chuàng)意課》那里邊,就有關(guān)于頭腦風暴這個問題。
頭腦風暴的時候一定有一個原則,就是歡迎一切想法,無論對方說多么離譜的東西,你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記下來。因為頭腦風暴不代表著決策,但是如果你有這么開放的態(tài)度,大家才能夠避免尷尬,才會更愿意提供更多的顧慮和想法。
所以頭腦風暴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擴展所能夠想到的、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
我們在這兒還要補充一點,就是在頭腦風暴,每一個人講自己的想法的時候,這個作者建議,要盡量地用講故事的方法來進行。
就是你提一個建議,講出來的時候,你不要只說這么一條建議,你應該帶著情感,帶著想象,把那個狀況描述出來。這種描述出來講故事的方法,更容易把大家?guī)氲角榫钞斨腥ァ?/p>
結(jié)構(gòu)化決策流程三:規(guī)定條件。規(guī)定條件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要完成這件事,我們必須得滿足哪些條件,那假如滿足不了這個條件的話,我們就把這其中的一些主意就排除掉了。在規(guī)定條件的部分當中,就有一系列的建議就被拿掉了。
結(jié)構(gòu)化決策流程四:確定決策障礙。就是讓大家提難以實現(xiàn)的條件,這時候你注意,我們在嚴苛地討論所有的想法。但這個過程當中,想法跟人是分離的。
而且在提這個嚴苛的、難以實現(xiàn)的條件的時候,我們最歡迎那個最嚴苛的人發(fā)言。就是你能夠想到的最糟糕的,最難以實現(xiàn)的東西,你給咱們講出來,因為我們要做出一個合理的決策,你必須得考慮到最困難的狀況。
所以,這時候我們所用的方法,叫作反向工程。反向工程就是我們必須得能夠找到這個充足的條件和保留意見。然后把這個想法要限制死,讓最懷疑的人說話。
這時候大家想了這么多以后說,唉呀,怎么辦,看起來很難。
結(jié)構(gòu)化決策流程五:設(shè)計有效的測試。設(shè)計有效的測試,就是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這樣做,會有什么樣的效果,那么我們能不能小范圍內(nèi)測試一下。
小范圍內(nèi)測試一下,如果達到的數(shù)據(jù)是什么,我們就認為這個條件可以滿足,如果條件不是,我們就不能滿足。
這個測試既可以是測試,也可以去尋找。就比如說這方面大家有沒有數(shù)據(jù),誰能夠找出一兩個數(shù)據(jù)來支持這件事情,這也是完成測試的過程。所以,第五步我們叫作設(shè)計有效的測試。
結(jié)構(gòu)化決策流程六:分析。就是拿測試結(jié)果出來分析。
結(jié)構(gòu)化決策流程七:做出決策。在分析的這一步,我們鼓勵讓最懷疑的人來做分析。就是如果一個組織當中,最懷疑的人做了分析,他的結(jié)果是認為,這個事都可行的話,那么這件事才是真的可行。最終我們來做出決策。
就是從各種不同的平行維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先提出來,它是有這個好處的,然后再從負面的角度講,它有什么問題。然后再從解決問題的方向來分析,來做創(chuàng)意,怎么樣修訂它。最后達成一個一致。
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好處就在于,如果你試一下的話,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參與過這個決策流程的人,都會覺得自己是推動這個決策的人之一。哪怕他一開始是反對的,但是他在尋找這些約束條件的過程當中,他自己也慢慢地說服了自己。
所以最終才能夠真的達成一致,這里邊讓我想到,我們講過的一本書叫《認同》。
《認同》那本書里邊講到說,有很多組織為了回避矛盾,我們?yōu)榱诵纬梢粋統(tǒng)一的決策,很多領(lǐng)導會干嗎呢?會讓那個反對的人不要參會,就是說別通知他,別通知他。然后現(xiàn)場這么多人來舉手,同意,好,通過了,就行了。
我們以為這樣決策是最快的,但是各位這樣的決策往往是無效的。原因就是你現(xiàn)場那些反對的聲音都沒有出來,然后大家就這么決策了。決策了以后,有一批人說我就不同意,不配合。
所以到最后,你的看似大家認同的決策,完全執(zhí)行不下去,這是很糟糕的。
而《認同》那本書就告訴我們說,對于一個矛盾和焦點的問題,能夠展開豐富的討論,甚至你們倆在會上能夠爭辯,這時候這個論題才能夠受到所有人的重視。所有人才會認真地聽,這里邊到底什么問題,然后聽明白。
聽明白之后,最后形成的一致的決策,大家才能夠認為說,誒,這是對的。因為我都聽明白了。
所以,不要回避矛盾,不要想辦法把一樣的人歸類在一起投票就解決問題,這都是責任病毒的表現(xiàn)。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讓大家能夠按照這種結(jié)構(gòu)化的流程,既尊重了他們的潛意識,潛規(guī)則,同時又能夠讓大家達成一致的結(jié)果。
只要你試一下就會有效果,因為我平常開會,經(jīng)常用這樣的方法。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來提問,來尋找約束條件,然后討論怎么解決。
我們贊成一個觀點,或者反對一個觀點,都不是因為說這個觀點,是他提出來的,或者是另外一個人提出來的,而是這是我們大家頭腦風暴出來的東西。
我們大家頭腦風暴出來的東西,一個一個地篩選,選出了最后我們認為合適的東西,這個過程當中,才能夠讓大家既有參與感、有責任感,又愿意干活。這就是我們說結(jié)構(gòu)化的決策過程。這是第一個方法。
這個方法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前提是,我尊重你的那個四個框架,但問題是什么呢,我們還可以進行更深入地探索。深入地探索,就是我們能不能改變我們的框架。
什么叫框架?我們在生活當中有這樣的說法,說這個人有一個什么樣的框架,或者說這個人有一個什么樣的腳本,這個人生活在什么樣的隱喻當中;蛘哌@個人存在什么樣的認知偏見。這幾個詞是一個意思。就是我們大量的人在生活當中,是生活在隱喻當中。
就比如說,你去參加董事會的答辯,董事會找你要去給他們做答辯。你說我現(xiàn)在去上戰(zhàn)場了。當你跟大家說,我現(xiàn)在去上戰(zhàn)場的時候,你會把自己定義成一個什么樣的人啊——你是一個角斗士,你是去跟董事會搏斗。
這時候你跟董事會的態(tài)度,就陷入了角斗士的這個框架當中。這是一個對抗的態(tài)度。
然后說,有的人說婚姻就是一場交易。
你看,當你把婚姻比喻成一場交易的時候,那么就充滿了算計,充滿了風險,充滿了爾虞我詐。要簽很多的合同,協(xié)議,對嗎;榍暗,婚后的,這樣各種各樣的東西。因為你的框架當中,認為婚姻是一場交易。
然后有人說創(chuàng)業(yè)就是一場冒險。有很多人認為創(chuàng)業(yè)是一場冒險,千萬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句話會影響到你創(chuàng)業(yè)的行為。
因為如果你在潛意識當中,認為創(chuàng)業(yè)就是冒險的話,你把它作為一個隱喻的框架出現(xiàn)的時候,你就容易做很多賭博的行為。你容易在某一刻說這次咱們賭一把,因為創(chuàng)業(yè)是冒險,這是我們的框架。
還包括我們征服了什么什么,這個公司已經(jīng)被我們征服了。
你看,你把對方視作被征服者,這是一場你贏我輸?shù)膽?zhàn)斗。所以,我們采用什么樣的框架,什么樣的腳本,什么樣的隱喻,我們擁有什么樣的認知偏見。這是一個意思。這就是我們頭腦內(nèi)的那個潛意識當中的那個框架。
所以,我們能不能夠往前再邁一步,不僅僅靠前面所講的那個結(jié)構(gòu)化的決策流程,而是靠我們自己能夠改善我們的框架,叫作主導框架的對比。
我們能不能夠把這個主導框架改一下。這個是這本書里邊,我認為特別有價值的一個部分。就是我們過去的主導價值觀,那四條再強調(diào)一下,只贏不輸、保持控制、避免尷尬、保持理智。
那么這四條主導價值觀所帶來的,我們在生活當中的框架是什么呢?我們會認為我自己知道正確答案,其他人不知道,或者其他人存心不良,然后任務(wù)是讓其他人以我的方式來做事。
這就是我們過去的這套思維框架,這套思維框架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我們跟其他人要么對抗,要么逃跑,很難合作。因為合作起來,你就代表著會挑戰(zhàn)我們的框架。
那如果我們勇敢一點,把它改成什么呢?就是改成我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但是我并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可以嗎?我聽到別人有更好的建議和想法,我愿意聽一下。
這就叫作我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但是我并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對于其他人,其他人可能會看到我所未看到的事情,這可能有益于我的理解。盲點象限。我們自己會有很多盲點象限,自己看不到,所以其他人未必都是無知的,未必都是存心不良的,其他人有可能有很多善意的提醒,有很多建設(shè)性的東西。
然后在任務(wù)層面,我們過去是讓其他人按我們的方式來做,那么現(xiàn)在的任務(wù)是運用集體的智慧,以使我們大家做出最佳的選擇。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框架變到這樣,我們能夠稍微放松一點,我們不把周圍的人,都視作洪水猛獸,不把大家都當作侵害你的人,妨害你的人,對你居心不良的人。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你周圍的朋友多了很多,你就不會那么緊張,壓力那么大。
那我知道這個事非常難做,這個作者也知道這個事非常難做。作者說,一個人養(yǎng)成這樣的思維模式和框架,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然后你讓他突然變得這么放松,開放,相信別人,很難做得到。
這個作者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他說我不希望你能夠做得到,我只希望你給自己五分鐘的機會。
五分鐘的機會,也就是說當你想要去做對抗,或者逃跑的那一刻,當你想跟對方用原來的框架去交戰(zhàn)的那一刻,你提醒自己一下說,咱就試五分鐘,就試五分鐘。假裝這些人是好人,然后跟他們用五分鐘好人的姿態(tài)來溝通。
這個作者開始觀察,觀察的結(jié)果是大量的人五分鐘之后,就停不下來了。然后他就會持續(xù)地這么做下去。
其實人生當中,我們可能只需要這么一個五分鐘測試。我們只需要給大家一個這樣的機會,讓大家放松一下,然后我們慢慢就會發(fā)現(xiàn)說,用這樣的方法柔軟地解決問題會相當容易。
所以,當你把大家當作合作者,所有人都是合作者。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你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多。
而如果你把所有人視作是說要小心,這些人可能是壞人,就躲著點,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其他人要么就離你遠遠的,要么就對你發(fā)起進攻。這就是我們說,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的原因。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給自己一個機會,回家對自己周圍的人進行一次五分鐘測試。軟化一點,對他好一點,相信他一點,給他一點權(quán)力,給他一點責任,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人就變化了。
好,接下來,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叫責任階梯。就是我們怎么樣跟員工談話,或者我們怎么樣跟我們的上級談話,能夠把這個責任分派得更加清晰,能夠讓我們出了事以后,雙方不是急于推卸責任。
這里邊有六個等級。就是責任階梯這個工具的目的,不是決定由誰來負責,而是對責任進行分配。
這一件事不是說,要么你負責,要么我負責,而是這一件事當中咱倆都有責任,但是咱們要分配,所以我們大家共同擔當這個責任。而不是說是我的就不是你的,是你的就不是我的。
它的核心主旨是要調(diào)動員工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就只有他調(diào)動了責任感和參與感,這時候他才能夠更加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解決問題。
那么在這個責任階梯里邊,有六層。這個六層從下往上一層一層地變化。
第六級是什么呢?
責任階梯等級六:把問題堆在對方的桌子上,擺出一副無助的樣子。就像卡洛琳當初去找麥克一樣,說這事我做不了了,怎么辦,這客戶要走了,你來做吧。這是第六級。
第六級的特點,就是我決定不負責任何事了,這事你來幫我做。這是逃的那種狀態(tài)。
責任階梯等級五:請對方來解決問題,但是你一定要在旁邊觀看和學習,以保證你下一次可以自己解決。說這次這事你幫我做一下,但是我在旁邊看,我會學。然后下次我應該就學會了。
這就是我兒子經(jīng)常跟我們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我兒子說,爸爸你幫我弄一下,我在旁邊看。
這是第五級。不要小看第五級,這個第五級和第六級,這么一點點差別,就有可能能夠避免責任病毒的發(fā)生。
因為第五級表現(xiàn)出了愿意承擔責任,而第六級的特點是,我不行,我干不了了。
責任階梯等級四:向?qū)Ψ矫枋鰡栴},并請他們將問題結(jié)構(gòu)化。就是你問問你的老板說,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情況,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你能不能指點我一下,讓對方給你提一些建議。這個叫作讓對方把問題結(jié)構(gòu)化。你希望對方幫忙,但是你自己更愿意參與,這是第四級,你沒有完全放手。
責任階梯等級三:向?qū)Ψ教岢鰩讉想法,并請他們幫你做出選擇。說老板這件事我有大概三個建議,你看,你覺得哪個更好。一 二 三,這是第三級。這時候你更具支持性,你更愿意做這件事。
責任階梯等級二:向?qū)Ψ教岢鰩讉想法,以及自己建議采用哪個方法。就是這事我大概有這么幾個想法,我覺得第一種可能會更好,老板你覺得怎么樣。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上下級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越來越平等,就是越來越接近同事的這個關(guān)系。
責任階梯等級一:考慮各個選項并做出決定,然后最后通知一下對方就好了。
這是第一級和第六級之間的區(qū)別,你發(fā)現(xiàn)從第六級到第一級,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變得越來越愿意干這件事。
你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是什么呢?就是大量的人,經(jīng)常選擇的不是一就是六。就我們和他人之間的關(guān)系,要么是一,要么是六。一,就是全是我干,我自己干完了告訴你一聲就完了。六,就是我干不了,你來干。
凡是一和六用得過多的,就是我們說責任病毒發(fā)作的地方。
那么我們要能夠知道說,在這中間還有二三四五,這四個臺階。我們?nèi)绻幸患履貌粶,我們可以試試看能不能夠請別人,幫你坐在旁邊看一看,能不能夠提出問題向?qū)Ψ秸埥陶埥蹋懿荒茏约赫页鰩讉方案,來讓對方幫你選一個,能不能自己選出一個方案,來讓對方幫你過目一下。
你看,一級一級的代表著我們和他人之間水平的差距。然后這么慢慢做下去,你才能夠非常準確地做到第一級。這就是我們說責任階梯的應用。
這個工具在生活當中有很多應用的場景,這個我需要跟大家念一下,說通常當下屬們要承擔一些新的責任的時候,他們會感到緊張,他們會面臨一種左右為難的局面。
他們可能會怎么做呢?
第一,掩飾住緊張情緒并接受任務(wù),努力投入工作,但是可能會失敗。一個新人跑來跟你干一個事,他怕你覺得他不會干,他說我干了,我干了。然后可能會失敗。
第二,他們承認自己緊張,被別人視為沒有能力的人并被排擠到一邊去。如果他們想讓麻煩來得晚一點,他們就很有可能選擇前者。讓麻煩來得晚一點,就是我管它呢,我先做,做到最后發(fā)現(xiàn)做砸了。
然后如果他們想表現(xiàn)出自己的緊張,并且希望別人幫他們做出決定,他們可能會選擇后者,就是我什么都不會,你來幫我做吧。這是我們說新人常出現(xiàn)的狀況。
責任階梯使老板能夠提供一個等級菜單,而避免了讓下屬面對極端的局面。這樣一個清楚的范圍的存在,使下屬感到舒服一些,他認為自己不需要掩飾,或者表達出緊張情緒。
它還為具體地討論這些感覺,提供了一個有用的環(huán)境。
注意,讓下屬感覺舒服一點,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人覺得,要那么舒服干嗎,誰照顧他的情緒,還沒人照顧我的情緒呢。都說你不容易,我容易嗎?!
你看,很多領(lǐng)導喜歡說這樣的話。
讓下屬感覺舒服一點,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即使僅僅是讓他們來參與這樣的對話,他們也要壓制住自己的主導價值觀才行。這樣的交流使下屬承擔起與其能力相一致的責任。而上司則會更有信心,也能平衡好自己的責任水平。
所以,不要怕尷尬。
就是你比如說,你做一件事,你說小張我現(xiàn)在幫你做,你要看,你要學習。其實說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這句話是要打破尷尬的。
有的人怕尷尬就會說,那行,這次我?guī)湍懔,你走吧,就做了。做完了照樣學不會。
所以,你沒能夠從第六級變到第五級,所以這本書里邊,給我們的這是六個責任階梯,讓我們能夠知道說,既可以是員工對上級用,也可以是上級對下屬用。
你想想看,上級建議下屬說,你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你可以跟我用三級的方法溝通,或者你可以跟我用四級的方法溝通,我覺得你已經(jīng)可以做到二級了。這就是上級培養(yǎng)下屬的一種口吻。
那同樣,這個工具也可以是下屬對上級用。當我們?nèi)フ疑霞壍臅r候,想想看,我們真的是要給他六”嗎,還是我們可以試試五”,試試四”, 對嗎。表示出我們?nèi)崛,做不了,但是我們希望學習的態(tài)度,我們愿意參與的態(tài)度,這時候才能夠打破那個責任病毒。
這個工具這么用心,它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二元判斷,就是生活當中,我們就喜歡二元判斷。二元判斷——行還是不行,可以還是不可以,你覺得我到底是能干還是不能干,你喜歡我還是不喜歡我,你到底愛不愛我。就這樣。
人們在二元判斷當中非常容易抓狂,就覺得你如果不是欣賞我,那你就是不欣賞我,但是你就不能夠接受說,我現(xiàn)在不能夠做到充分地欣賞你,但是我覺得你有進步的余地,我對你很看好,這種態(tài)度。但是人很難接受。
人們喜歡二元判斷,要么就是好,要么就是不好。但實際上,我們有六個階梯可以選擇。這個方法,我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夠嘗試使用。
那學會了責任病毒的這些工具和方法以后,我們要學會最后一件事,就是重新定義領(lǐng)導和追隨。
就是過去我們認為,領(lǐng)導單方面承擔責任,其他人不要多嘴,這就是我們叫英雄式的定義。
然后追隨者是什么呢?你既然是我的追隨者,那好,追隨者被動接受,服從,不要添麻煩。這是追隨者的定義。
所以,這就是我們過去的,這種對于領(lǐng)導和追隨的定義。
那么現(xiàn)在我們可以換一下,我們能不能把單方面的劃分責任,變成通過對話來劃分責任;我們能不能夠把承擔過多責任,變成根據(jù)能力來劃分責任;然后我們把承擔過多責任而不容爭辯,變成責任劃分可以討論;然后自己檢查自己的表現(xiàn),變成公開檢查表現(xiàn)。
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領(lǐng)導的定義,變成了一個更加開放的定義。
那更有意思的是追隨者的定義。追隨者,我們能不能夠把允許單方面劃分責任,變成通過對話來劃分責任;我們把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變成根據(jù)能力來劃分責任;把放棄責任而默不作聲,變成責任劃分可以討論;自己檢查自己的表現(xiàn),變成公開檢查表現(xiàn)。
你們沒發(fā)現(xiàn),這里邊有個奇怪的地方嗎?就是重新定義出來的領(lǐng)導和重新定義出來的追隨者,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對話劃分責任,根據(jù)能力劃分責任,責任劃分可以討論,公開檢查表現(xiàn)。
所以,在未來的組織當中,你會發(fā)現(xiàn)領(lǐng)導和追隨者的界限,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就是我們大家,要一起共同承擔責任,推動這件事情。
樊登讀書做得好,絕對不是你一個人的作用,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地使勁做這件事情,沒有人可以把它獨攬。同樣出現(xiàn)了問題,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也是所有人共同來面對這個問題。這就是共擔責任的一個特點。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到追隨者和領(lǐng)導者,其實有著本質(zhì)上一樣的部分。就是我們都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都需要公開地討論這件事情,深入地探討如何進行責任劃分,并且勇于參與到承擔責任這件事情當中去,不把做失敗一件事情當作是評判,而是一個成長的機會。這時候人們才會更愿意去承擔責任。
如果一個組織當中,所有人只要做錯了事,只會被懲罰而沒有進步,那么大家的方式,就是最好我不要承擔責任,因為不碰籃球的人不犯規(guī)。那你領(lǐng)導喜歡罵人,那就問領(lǐng)導好了。
所以,到最后你會出現(xiàn)一個狀況,就是領(lǐng)導的容錯率很低,但是領(lǐng)導自己一個人犯所有的錯誤。因為領(lǐng)導犯錯,甚至沒有人愿意說話。因為反正你是罵人的那個人,我們是追隨者,我們不愿意跟你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所以,這本書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亮點:
第一個,就是它讓我們知道了,我們潛意識當中的那個機制。我們的主導價值觀那個東西,我們雖然平常都不說,但是我默默地遵從。
第二個,它給了我們一套結(jié)構(gòu)化的去決策的開會的工具。
第三個,就是讓我們知道,我們的主導框架是可以改變的。給自己一個五分鐘的機會,讓自己更開放一點去相信別人。
最后一點,就是我們知道說,責任階梯有六種不同的、分擔責任的方式。我們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去跟領(lǐng)導討論這件事情,這時候你才能夠盡可能地消除責任病毒。
那你說能不能夠完全消除得掉呢?人性的弱點是很難戰(zhàn)勝的,總會有那么一刻,你會覺得說這事又不怪我,但是當你出現(xiàn)這樣狀況的時候,從今以后,我希望你腦海當中,能夠蹦出四個字——我是不是被責任病毒感染了。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最重要的價值,就在于這個書名,就只要你知道說,我是不是被責任病毒感染了,這一句話,你就會好很多。然后你的組織也會好很多。
那么避免逃避責任的七個步驟,這書最后給了一個總結(jié)。
避免逃避責任的步驟一:叫作設(shè)想旅程的終點。設(shè)想旅程的終點,就是假如你是那個英雄式的領(lǐng)導,或是你是那個受氣包似的跟隨者,你都可以想一想,五年以后我們的組織會怎樣,或者十年以后我的工作會怎樣,你一想到那件事情,你就知道我得改變。否則的話,我永遠是個受氣包,我永遠是累得半死的一個英雄。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想到終點,想到終點就有了改變的勇氣。
避免逃避責任的步驟二:重新看待另一方。就是不要把對方視作一個笨蛋,不要把對方視作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那是一個富二代,那家伙就不上心。
你看,這都是我們給對方貼的標簽,但實際上對方可能會覺得,你是一個暴君,你根本就不聽我們講,你沒有給我發(fā)展的機會。雙方都要改變對對方的看法,因為雙方都希望公司好。
所以雙方一定在努力地做一些讓公司好的事,只不過溝通不到一塊兒去。所以,這是我們說,第二步,重新看待另一方。
避免逃避責任的步驟三:挑選一個急于解決的問題。你現(xiàn)在有一個問題想要解決,剛好練一下。找一個練手的機會,挑選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避免逃避責任的步驟四:進行一次責任階梯談話。從那六個階梯當中找出一個來,說我今天打算跟他來一個三”級的,我今天打算跟他來一個二”級的。
避免逃避責任的步驟五:用結(jié)構(gòu)化的工具來減少決策的壓力。在開會的時候懂得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把頭腦風暴,還有這個書里邊所講的,結(jié)構(gòu)化的開會方法用起來。
很簡單,說實話用比不用簡單得多。好多人聽了那個結(jié)構(gòu),就覺得好復雜。第一步,第二步 ,哇,你開這個會竟然要七步。
我告訴你,時間上一定比你亂開會節(jié)省1/3以上的時間,因為我們試過亂開會。亂開會,就是你說一句,他說一句,反對,然后吵架 最后不歡而散。完了。一個會開好幾個小時,沒有結(jié)論。
但是我們?nèi)绻褂媒Y(jié)構(gòu)化的開會方法,你會發(fā)現(xiàn),很快,最多幾十分鐘,很快就結(jié)束。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已經(jīng)節(jié)省了大量的開會時間,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試一試,不要看著步驟多,你就覺得復雜,實際上它會大量地節(jié)約我們的時間,讓我們早點回家陪孩子,這很好。
避免逃避責任的步驟六:行動和反省。做完以后自己反思做得好不好。
避免逃避責任的步驟七:把前六步重復一次。這就是我們說七步改變的方法,你要經(jīng)常性地重復這前六步,然后慢慢地讓自己變成一個善于跟別人溝通責任的人,那這里邊的應用場景,我簡單地提幾個,大家一想想就會覺得太重要了。
比如說專業(yè)人士、醫(yī)生、工程師。
在跟客戶溝通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陷入責任病毒。
然后第二個場景,董事會。我們很多公司跟董事會之間,會有很多很尷尬的這種局面。
有的董事會是管得太多,董事會變成了CEO,整天下決策,這個導致底下人沒法干活。
有的公司董事會形同虛設(shè),有了董事會也沒法保護董事的利益,因為底下的人什么都不跟你匯報。
那么董事會一定是希望這個公司好的人,那么我們怎么能夠把董事會的人,變成有生力量,讓董事會的人和執(zhí)行層能夠良好地結(jié)合?這是一個應用場景。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家里邊。我們跟我們的孩子,我們跟我們家的保姆,我們跟我們的老人,我們跟我們的老公和太太。
我們在討論一個責任劃分的時候,那我經(jīng)常聽到的話,就是有人家里會講說,要么你管,要么我管,要么你閉嘴,就經(jīng)常這樣。一旦陷入到這樣的責任病毒當中,好了,另外一個人就看笑話了,你讓我閉嘴的,行,我閉嘴。
然后孩子變得很糟,行了吧,你贏了。
你看,我們拿孩子的未來和命運在打賭,所以我們得學會怎么樣共同承擔責任。這里邊其實我想補充的一點,就是大家千萬不要把責任當作評判的依據(jù),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承擔責任,或者在責任這方面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大量的矛盾,就在于,我們總是把責任當作評判的依據(jù)。
我們老怕別人說,我們好還是不好,別人說你好還是不好,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做得好不好。
所以,責任是我們做事的機會,當我們能夠感受到責任,是我們做事的機會,是我們學習的機會,是我們進步的機會的時候,你才會更愿意主動地去承擔大量的責任。
我們寧肯大家都愿意做這件事,也不要說因為傷了心,所以我不做這件事,最后公司里邊形成很多沒有人做的空洞。
所以,這本書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我特別希望我們的管理者,我們公司的CEO,我們的所有的高管,都能夠認真地學習一下《責任病毒》。
因為責任病毒如果做不好,會出現(xiàn)兩種可能。
一種就是高管累得半死,因為你什么事都要自己管,要么就是工作沒人干,就是底下的人覺得,這事我干不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底下人干錯,你也沒法糾正,因為我們覺得,既然賦予給人家權(quán)力了,我們就不要管了,導致的結(jié)果是造成重大的損失。
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在領(lǐng)導力上下功夫,能夠解決責任病毒的問題。
- 大。611 MB
- 百度網(wǎng)盤觀看下載
- 點數(shù):15 點數(shù)
- 咨詢QQ:168605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