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讀書】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讀書】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死亡是人類內心最深的恐懼,也是我們這個高智商物種獨有的恐懼。關于死亡的恐懼,對我們的思想、情感、行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響--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3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在世界各地開展了長達30年、超過500次的實驗研究,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結果:意識到死亡終至,法官會對妓女開出...

作者是怎么通過實驗來證明,文化世界觀和自尊這兩種心理機制,會影響人類行為,進而說明,為什么怕死是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作為實驗心理學家,三位作者設計了一種名叫“死亡將至”的實驗方法,巧妙地解釋了死亡恐懼和人類行為之間的關系。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通過實驗來模擬真實情景,觀察實驗對象的反應。但是要驗證和死亡有關的理論可不容易。要怎么才能設計出合適的實驗呢?畢竟不能真的把實驗對象放在有死亡風險的環(huán)境中吧。作者的設計很巧妙,他們把實驗對象分為兩組,提醒一組人死亡終將到來這個事實,而對另一組的則不提醒,然后觀察實驗對象的后續(xù)行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看到,那些意識到死亡難以避免的實驗對象,會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是怎么驗證文化世界觀、死亡恐懼和人類行為,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的。他們用前面說的方法設計了一個叫“審判妓女”的實驗,具體來說,就是讓一群法官去裁決妓女案件,然后決定保釋妓女需要的條件。其實法官每天幾乎都會去裁決類似的案件,但是在這個實驗中,一組法官,只需要正常審判就可以,而另一組的法官,在判案之前要填寫一份問卷,這個問卷一開始要求法官描述一下自己死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說白了,就是在提醒這些法官,人都會死,請你現在想想自己要死的那一天吧。然后法官們稍作休息就回到庭上開始審判。我們的心理學家就想看看,這些意識到死亡終會到來的法官,會不會改變判罰的尺度呢?有人可能會說,結果當然不一樣了,如果我們知道了大家都要死這么傷感的事實,心理肯定覺得人生苦短,得手下留情,說不定能夠對嫌疑犯仁慈一點。但實驗結果卻恰恰相反,沒有回答問卷的法官,認為嫌犯只用繳50美元的保釋金就可以了。然而被提醒了死亡的那群法官,認為嫌疑犯應該支付9倍的保釋金。
。。。

158資源整合網:提供各類學習資源,名師講座視頻,培訓課程視頻,音頻,文檔等···各類教程下載觀看。

  • 大。565 MB
  • 百度網盤觀看下載
  • 點數:15 點數
  • 咨詢QQ:1686059668
好消息:為了回饋廣大用戶能學習更多知識。
現只需98開通終身VIP會員
就可以終身免費下載所有資源!
機會難得 錯過就沒有了
【 點我咨詢,開通免費下載!】
提示:在電腦上打開本站 tpyzk.cn 下載更方便。